一批“小巨人”企业手机股票配资网,正成为观察天河产业升级与创新成色的重要窗口。
近日,工信部第七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公示,天河科技园8家企业成功入围,覆盖智能制造、软件信息、网络安全、新材料等前沿领域。
至此,园区有效期内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达24家,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3.33%,占全区新增总数的53%,成为天河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国内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的背景下,掌握“独门绝技”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正成为衡量一座城市未来竞争力的关键标尺。
作为广州的经济大区、创新强区,天河积极构建“12126”现代化产业体系,涌现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今年以来,天河科技园成功招引国家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浩控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库洛游戏等项目落地,园区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总营收突破300亿元,区域创新动能澎湃。
为何专精特新“小巨人”集聚天河科技园?它们的集聚,又反映了哪些新趋势?

总量、增速双领跑
铺开一张向新“产业热力图”
什么是专精特新“小巨人”?
所谓专精特新“小巨人”,是位于我国中小企业金字塔塔尖的国家级标杆。它们源自“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并在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方面表现更为卓越。
这些企业深耕细分市场,瞄准行业痛点,被誉为“单打冠军”与“配套专家”。它们虽不庞大,却凭借独家核心技术,在产业链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是未来产业巨头的“种子选手”。

今年,天河科技园新增“小巨人”实现总量、增速双领跑。
从总量看,园区累计培育国家级“小巨人”24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已达433家。
从增量看,本次新增国家级“小巨人”8家,占全区53%, 撑起了新增总量的“半壁江山”。
从增速看,园区“小巨人”企业总数同比增长33.33%,呈现出强劲的上升势头。
近年来,国家“小巨人”评选竞争日趋激烈,每一家入选企业都堪称创新先锋。天河科技园正以持续增长的“小巨人”队伍,展现出其深厚的创新底蕴与产业活力。
从产业分布来看,园区新入选“小巨人”企业主要集中在“智能制造”与“软件产业”两大板块,清晰地勾勒出天河科技园乃至广州天河在高端化、智能化方向的产业布局。

以“数”当先
细分赛道上站“C位”
如果说数量的增长是外在表现,那么强大的创新内核则是“小巨人”企业们最鲜明的特质。
他们将创新融入发展的基因,凭借突出的创新能力、关键核心技术与可观的市场占有率,成为区域产业转型与创新能级提升的生动缩影。
在天河科技园,哪些企业成功入选了专精特新“小巨人”?它们的分布又折射出怎样的产业趋势?
从趋势上看,此次新增企业以“数”为引领,一批数字经济领域的新锐力量正加速崛起。
十五运会赛事如火如荼,赛事指挥中心的大屏上,各场馆监控画面与赛事数据实时汇聚。由宇洪科技部署的综合布线系统,如同赛事的“神经网络”,确保指令精准传达、画面流畅传输。
作为园区新晋国家级“小巨人”,广州宇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耕“传输+传感+智慧”数字化信息通信,面向智慧城市、智能建筑、智慧交通等行业,提供信号传输端到端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助力夯实数字经济发展的网络设施底座。
2024年4月,亿航智能的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相关运营航司,正式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运营合格证(OC)。至此,EH216-S成为全球首个集齐“四大通行证”的无人驾驶载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

图据亿航智能官网
如今,亿航智能既是行业“独角兽”,也是国家级“小巨人”,正代表园区企业,成为低空经济赛道中“领飞”的关键力量。
耀眼成绩的背后,是企业对核心技术的持续深耕。广州思迈特软件发明专利数量位列BI行业第一,十余年间深耕数千个大型金融项目。在垂直细分领域,思迈特位居国内证券业BI厂商市场占有率第一。

思迈特软件发明专利数量跃居BI行业榜首。(图据思迈特软件官网)
广东新创意科技有限公司的“热管制造技术及其应用团队”,面向微电子热控系统的重大需求,与华南理工大学李勇教授团队深度协同,在热管及均热板的新型产品设计、高效生产工艺开发与自动化装备研制等方面,为产业注入新动能。
特微乐行(广州)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高速公路信息化领域首家“云生态”科技企业,已累计获得软件著作权48件、国家专利63项。
从低空经济到数字通信,从智能制造到云生态——未来的产业巨头,正从这些扎根细分赛道的“种子选手”中破土萌发。

全要素培育
既优服务,也“造生态”
这些“小巨人”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破茧成蝶?它们的成长密码,既源于内在创新的执着,也离不开一方沃土的滋养。
“在创新中坚守,在坚守中扎根”——这句朴实的话语,恰是宇洪科技发展路径的真实写照。扎根天河科技园近十载,这家企业从默默无闻成长为国内通讯互联基础设备及解决方案服务领域的佼佼者。
在宇洪科技广东区域事业部总经理沈玲红看来,天河科技园“空间+服务+资源”三位一体的赋能体系,如同阳光雨露,持续滋养着企业的创新基因。

宇洪科技部署的综合布线系统护航十五运会。
作为广州活力创新轴的关键节点和中央科创核,天河科技园孕育出数量众多、质量上乘的“小巨人”企业绝非偶然。
一组组数据背后,藏着园区培育创新企业的硬核逻辑——不只是“优服务”,更是“造生态”。
今年9月,一场党建共建活动拉开政银企合作新序幕。天河科技园党委携手中国银行广州珠江支行党委,把“党建+”真正转化为企业服务的“金融+”,为科技企业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而这,只是园区“全要素精准培育”体系的一环。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等前沿赛道,园区早已建起一套企业梯度培育动态信息库,如同“精准导航”,为企业匹配政策、融资、人才和市场资源。
更实在的是,园区联合金融机构推出 “专精特新贷”等10余款定制产品,目前已实现融资授信超7亿元、投放超6亿元——真金白银,助力企业跨越从技术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从领导班子包干服务的“顶格推进”,到“一对一”专员服务的细致入微;从依托201家研发机构和68家孵化载体的技术支撑,到构建多层次、专业化的孵化转化体系——园区为创新主体提供了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全程护航。

在这片沃土上,思迈特软件发明专利数量跃居BI行业榜首,兰泰胜科技在核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填补国内空白。目前,园区专精特新企业专利拥有量约5000件,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园区精准把握产业发展脉搏,瞄准细分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靶向招商,着力引进一批核心技术领先、产业带动力强的创新型企业。
如今,通过强化空间保障、促进协同创新,一个产业生态圈正在天河科技园崛起,让“小巨人”们在这片热土上相互赋能、共同成长,描绘出一幅广州产业升级的“新质地图”。
南方+记者 郭苏莹手机股票配资网
鼎锋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